「諸指百戒」,定立名字時受「諸子百家」所啟發。在其時代,思想百花齊放,萬千哲學處世思潮湧現,互相交叉影響流傳。作為從事珠寶金工的藝術創 作者,我們也正是處於相類似的時代:互聯網工具的興起不但打破了文化技術的交流屏障,受眾更是可以透過演算法,找到自己內心喜歡的作品和藝術風格。不同創作者之間的技法心得互相流轉,啟發影響,使整個業界 活躍有趣。

將明清瓷器的藝術裝飾語言融入到翡翠珠寶首飾上,這枚戒指如是發揮:古典的八角造型,錯落有序的紋飾佈局,同樣歷經高溫燒製的釉彩,一一由天然翡翠,巒綠琺瑯,18K金換位詮釋。

這枚編號為40號的戒指,是金工珠寶藝術家Leen Heyne的得意之作,如像指揮金屬韻律舞動一樣,將剛硬的黃金圓環揉成織物軟帶,隨著節奏翻飛成曲。這枚戒指 是Leen個人重要的啟蒙作品之一,值得關注。

這枚充滿幾何風格的18K金戒指由本地金工藝術家楊卓勳製作,伶俐筆直和錯落有致的結構設計,反應了藝術家獨特的珠寶語言。在商業掛帥的香港珠寶市場有這麼一枚本地作品,難能可貴。

特別切割鑽石在2020年開始在世界各地異軍突起,深受別具慧眼的鑽石藏家喜愛。 「明石」系列這枚戒指以中央獨特的長型八角階梯切割鑽石為設計主軸,將其線條輪廓透過精湛的人手雕刻技術拓展到戒指全身,份外耀眼。

「諸指百戒」為大家呈獻當今世界金工珠寶工藝師的戒指作品,展示百家獨門手藝,萬千思想創意。
2024年12月3日 - 2025年1月11日
金子良晨藝廊
中環皇后大道中 80 號H Queen's 17 樓 1701
12:00pm - 19:00pm
星期二至六(逢星期一及日休館)
戒指,千百年來承載情感,信仰,身份和文化多重意義,是金工創作者必修課之一,也是重要的作品表達媒介。金子良晨為大家呈獻當今世界諸眾金工珠寶工藝師材質不一,型態各異的戒指作品,展示其百家手藝,萬千理念創意。
展覽不僅是對戒指工藝的一次展示,更是一次對美的重新思考和對價值的探討,我們邀請大家一同沉浸在這百態戒指的鬼斧神工之中,感受工藝師們百花齊放的美學思維,一同審視這100枚戒指的工藝價值。

這枚出自Niessing的戒指名為 Performance,它最佳狀態並不是其簇新的樣子,相反,它會伴隨佩戴的習慣而變得凹凸不平。戒指的精髓不只在於圓的體態,更是其 內外夾色的設計:內為實心金,外為空身金。外層空心的金屬會於日常佩戴下磨擦損 耗,漸漸產生不同形狀的凹痕,成為生活中見證歲月流逝的信物。

將「熱愛化作魔術」去形容 Brigitte Adolph的作品最為不過。鍾情蕾絲藝術的德 國女金工師Brigitte Adolph使出自身金工技術的渾身解數,把一片片銀白的金 屬片化作蕾絲,栩栩如生,非觸摸不知其真身。這枚鑲有碩大白水晶的戒指,不正好是魔術表演的最佳示範?

以詩人聞名,Marion Knorr每一枚設計的戒指都蘊含著獨特的理念和觀點。這枚名為Tide的戒指乍看之下可能與其他排鑽鑲嵌相似,但細心觀察後,你會發現在層 次、線條和鑽石大小上的精心安排,賦予了戒指和鑽石更為立體的張力。這種對細節的關注和獨特的設計手法,使得Marion的戒指顯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
東京AbHerï出品的戒指展現了日本人對於珠寶的獨特理解。這枚戒指融合了歐式復古風格,同時又展現出與歐洲珠寶迴異的「和式洋風」特質。戒指的一半採用了柔 軟的鏈條結構,結合另一半精緻的復古風格18K金戒指。據說「鏈戒」這一概念也是 由該公司的設計師首創,創新脫俗。

「粒粒皆堅持」是日本金工藝術家堀田稔這枚經典戒指的思想和行動說明:戒指的花 紋格落並非單純的裝飾貼面,而是多年對金工藝術的堅持,透過最簡單的組合方式,把不同成色的貴金屬粒拔線,切粒,焊接組合,如是者重複不斷精心製作而成。製作的心得無它:不厭重複,堅持把簡單做好,昇華。

歷經了400多年的穿梭起伏,日本木目金從伺服武士貴族的精神象徵,經歷明治維新廢刀的命令,到載花承香的轉折,今日變成了珠寶工藝的珍寶。西班牙珠寶設計師Jaume Labro在日本重塑木目金的定義,以山巒為軸,配有珍罕的Argyle Pink Diamond延續這們傳奇工藝的魅力。
到訪